两个世上无人知道的字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这样的孩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的,出手就要,索性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

这是每个人临终都会看见的 但如何知道是佛还是魔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不是佛的实报土。但是唐朝的善导大师,主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

圣凯法师:多情还是无情 佛陀是最好的榜样

多情与无情,有时看起来总是相待对立,可是有时却是统一的,佛陀是最好的榜样。在佛陀即将涅槃前,对比丘作了最后的教诫:“是故比丘,勿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此是如来末后所说。”(《长阿含经》第二,《游行

来源:《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2017-03-22

在家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

问:在家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 答:《地藏经》比较长,要三个小时才能念完,一般在家居士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放在初一、十五念就可以。诵《地藏经》的时间可以自己调整,法无定法,白天、晚上都可以诵,佛菩萨上班不打卡,二十四个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

佛门大德 惺惺相惜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

道伟法师:当下拥有 融为道用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能用有限的时间、生命,实现人生无限的价值与理想,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我们也许无法确实把控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握生命的宽阔度,去创造更丰富、多元、精彩的人生。 物质生活很大程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1

学佛修行的十一条禁忌!

第一: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第二:可能有的同修深入经典后,把阅读经典当成阅读小说一样,作为谋求阅读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自心的修行,应当要行门(实修)和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1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持咒不能间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经常一打闲岔就把你岔过去了,你有时候就断了。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0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论怎样都很难达成自己的心愿。一个万事皆缘,随遇而安的人,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状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人害己。弘一法师在青年时代曾有过歌舞升平的奢华日子,但在晚年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0

证严法师: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羡慕,便放弃家庭,加入僧团。他在僧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人生短暂又可贵,应该找个静处精进修行,就对佛陀说:“佛陀呀!我在那么多的人群中,心无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