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与放弃有何区别呢?

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至在办公室与同事合不来,心灵受到创伤,经常听到有人安慰说要放下,算啦! 究竟放下与放弃有何区别呢? 最重要之分别,是自己采取这个行动时的心态,放下是由自己控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学佛人心中要容得下别人,才能修成佛法

心中有佛的人,看别人都像佛;心中有恨的人,看别人都很恨。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你,别人的态度反射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个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不喜欢的人的名字,有的同学在三十秒之内仅仅想出一个人,甚至想不出他不喜欢的人,但是有一个同学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借思想的火种 点亮自己的心灯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没有绝对错误的生活方式。 佛祖视功名富贵如尘土,不能说明功名富贵绝对不是好东西,只能说明这是佛祖不喜欢的东西。 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值判断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答: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 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就多了那一念贪心,贪心,这念贪心其实是多的。钱,自性本来空;贪心,本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一切不学佛的人,在临命终时,我们尽量要创造机会让他听闻净土法门。也许有些人不相信,不相信也没有关系,也给他播下一颗金刚种子。但是也确实有当下相信的人,那就得到大利益了!所以往生者临命终时遇到净土法门,这是要靠我们净业行人发大心,为他去宣说的。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不是路好路坏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贤一问贤二,你最近怎么老是没精打采的?这么萎靡?贤二说,没办法啦,师父老是否定我,批评我,搞的人家一点心力都没了。贤二问贤一,你最近怎么这么上进,这么好少年?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圣凯法师:当下是最好的安排

深山一座小庙里,有一尊十分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像。每天专程到寺院祈祷,许愿的人特别多,香火特别旺盛。寺院里只有一位看门的老和尚,他看见坐在台上的菩萨太辛苦了,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菩萨的辛苦。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本性法师:学佛人也要忠孝两全

不少人说,忠孝不能两全。更有人说:佛教徒更难忠孝两存。他们的理由是:僧人们辞亲出家,没有子女,自己也无法侍奉父母,失去了孝道,有的是对自己信仰的忠。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3

本性法师:每一种修行方法自有其妙用

佛教要求我们如何合掌、如何拜佛、如何步行,用餐时要做什么仪式,不能过度地涂脂抹粉等等,自有其道理,自有其妙用。比如,各种戒律是为纠正众生不当的行为,把它们规范到一定的道德轨道内;各种禅法是为收束众生散乱的心,使它们变得平和、纯净。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

同一句佛号 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净土宗修行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要你能够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在净土宗当中,不管你是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观想,你的所观境都是弥陀的功德,因为这个法门的重点是你要跟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