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传政教授:茶道视角下三祖僧璨《信心铭》浅解
摘要:佛教禅宗三祖僧璨着有《信心铭》。茶道是茶文化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由于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关系极其密切,因而《信心铭》也影响到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从茶道视角下解读《信心铭》,剖析茶道精神的思想来源,有助于当今弘扬传统茶文化。 关键词:佛教;三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陈智教授:禅意书法的学术基础初探
内容提要:禅宗本土化的重要标志是在安徽的三祖的《信心铭》,江淮书风受禅宗文化的影响是显见的。禅学思想中直觉体验的表达、悟性与理解力、机缘遇合的灵感显现、实践与修行并重、讲究自我突破传统的范式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深深的影响。书法因为禅学思想而带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刘聪 余行教授:罗汝芳与皖南佛教
摘要:明朝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在任太湖知县和宁国知府期间,与当地佛教交往密切,多次有利用政府力量发展当地佛教。罗汝芳的崇佛之举招来了一些官员的非议,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挖掘罗汝芳与皖南佛教交往的世纪,不仅能再现明代皖南佛教的演变过程,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王帅教授:关于“猴王求法”的禅意解读
摘要:本文从最具中华文化特点的禅宗佛理入手,依照《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禅宗经典所阐述的佛理。对《西游记》中猴王求法这一情节进行了禅理解读。本文认为,猴王既是人心的象征,而猴王的出生、求法、得法等一系列情节 ,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说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孙桂彬教授:禅宗慧能大师的无相忏思想
摘要:人造作恶业后会有相应的心理负担,而佛教忏悔可疏解郁结,转而欢喜,甚至获得解脱,因此是实现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六祖慧能的无相忏是禅宗的特色忏法。其以般若波罗蜜法为指导,是无相戒的前行,提倡无相而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明确的修行逻辑,是佛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鲍志成教授:禅茶渊源探赜
禅妙不可言,茶百人千味。禅茶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和至高至美的境界,其思想核心集中体现在禅茶一味上。本文着重从饮茶风气与禅宗兴盛同步、茶叶主产区与禅宗流播区的重合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释宏智:《信心铭》的禅道学修思想
《信心铭》是一部解说禅法、指导修学的法典,作者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全文以偈颂体的形式,强调一切有意识的分别、对比都是妄想,阐明了不二圆融才是真如寂灭境界的禅道思想。《信心铭》的产生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创了禅法藉教悟宗的先河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胡奇强教授:禅对现代人身心亚健康的启示
【摘要】禅,以空有平等的内涵加上如实观照、活在当下、保持正念的实践来证悟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对解决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就禅的内涵、禅的实践观与现代人身心亚健康内在联系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禅 般若 心理亚健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胡建教授:禅宗文化可以预防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
释宏慧:禅的思考与实践
禅,又称禅那。鸠摩罗什法师译为思维修,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而得定心,是依因立名;玄奘法师译为静虑,指依佛性本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是依体立名。 自后汉桓帝建和2年(公元148年),有安世高法师来到洛阳,译出宣说坐禅方法的《禅行法想经》、《大安般守意
来源:大菩文化 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