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就在这样的重复中不断轮回
除了爱取有之外,业力也是决定轮回的力量。业就是行为,包括身口意三种。每种行为发生后,都会形成相应的心理力量。在无尽的生命延续过程中,这种心行积累从来都没有停止。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9

一诚老和尚:念头多不要紧,不乱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不起呢?念头起来了,你去压制它,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不是不起念头,而是不去追逐念头。一个念头起来了,就让它起来,当它消失时,也不要去挽留,随顺自然,这样念头就不会来困扰你,成为你的烦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8

如果你是真正的学佛人,请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疼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8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
修行,修的就是这颗心,心调柔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周围无一不是菩萨。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胡思乱想,心乱如麻,欲望太多,是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没有谁能主宰你的情绪,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8

去寺庙应该拜谁?这个有讲究,可千万不要拜错了!
佛陀的意思是一个完全的觉悟者、完全开放的遍知一切者。 我们拜佛的时候,双手合掌就像一朵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佛陀不受轮回习气之染,另外一个意义是我们将自心本有的如来藏比喻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8

知因懂果,懂得佛法、认知佛法,才能真正运用佛法
用心学佛,装满佛性,就是心灵的佛性。心像一个口袋,东西少装一点是心灵,多装一点也是心灵,装得太多了就是心眼,再多一点就是心计,把心全部装满人间复杂的人生就是心机。心要纯洁一点,人就干净一点,不要用心去回忆和责怪过错,要用善良的心去看到未来,去原谅别人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8

清初的这四位僧人在故宫办了最大一次书画展
画史上的四僧指的是:弘仁、髡残、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四位僧人画家。前两人是明代遗民,后两人是明宗室后裔。 故宫博物院将于4月28日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由于政治原因,清代宫廷中收藏的四僧作品极少,故宫博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6

山那边是什么
傍晚,我冒雨出外散步,不意又遇见了你…… 几年前,带着初发心的无限景仰和虔诚,千里跋涉之后,我来到了这座默默无闻地躲在万山深处的学堂。那时候,一切刚刚开始,常住在此的师父并不多。我是个比较淡漠自私的人,对身边的人事,一向极少关注和过问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5

怎样区分你在三界内还是外?
虽然佛教认为无论是五趣还是六道的众生,都是三界内的生命。那么,是否在三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三界内的众生呢?需要注意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佛教认为,只有那些随着无明烦恼及业,而被动轮回转生于三界中的生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界有情。以特殊智慧破除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4

心念改变 命运就会改变
佛是从哪里产生的?佛是由我们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地狱、饿鬼、畜生是哪里产生的?也没有离开当下的这一念心。因此,一念觉悟的心,可以让我们成佛;一念迷的心、愚痴的心、嗔恨的心,也可以让我们堕落。当我们明白了是心可以作佛,就要善用这颗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