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修行不是遇见佛,而是遇见你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 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7

一念悟 解千愁
历尽沧桑的人生,烦恼不断,彷徨无助,愁绪满怀,纵有千言万语,无法诉尽心底事。烦恼起时,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有的越说越麻烦,只得学辛弃疾道一句“天凉好个秋”!其实,佛教解除烦恼有妙方,依人们对烦恼的认识,有如下三种处理方式: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7

为何要一再强调做功德回向
我们是凡人,一旦离开了佛堂,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是修行人,所以面对很多世俗的事情时,难免会产生烦恼;一旦有了烦恼,贪、嗔、痴、嫉妒、傲慢等就会自然表露出来,坏习气会变成心上的贼,它们会像小偷一样偷走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功德福报。为了不让五毒把我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7

什么时间适合打坐?
什么时间适合打坐? 有人说半夜、中午不能打坐,是真的吗?那什么时间适合打坐? 一、关于子、午二个时段不宜打坐的说法,是因为这些时间应该是在休息,精神不济还勉强打坐,当然效果不彰,无益于健康了。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以前的人不同,如碰上只有子、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3

佛教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佛教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佛教节日。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应当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一处,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便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

拜了那么久菩萨,什么是菩萨?
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 菩萨,通过种种的修行方法,得到了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然后生出慈悲之心,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

一辈子,三句话够了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善于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而一旦出现无心的冒犯,却总是耿耿于怀,变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要想过得愉快,就要处理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要记住三句话,看人长处、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见性就是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见性就是见本体,见本体就是见性,只是名相不同,境界都一样的。见性就是我们的本心。站在体、相、用的角度来讲,众生如果不见性,他就见不到真实的体,也没有用真心在修行,而是用意识心在修行,就是妄体,妄其实没有体,那是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

发愿和发心有什么不同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这是在持咒观想之前应具备的心态。也就是说,要在具备菩提心的基础上,为了众生的解脱来进行持咒观想。 发愿则是在持咒观想结束,并将功德回向众生之后,祈请佛菩萨能圆满自己的心愿。 愿力和祈祷都是祈求自己得到什么,但在修法之前的愿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

菩萨为何那么厉害?
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观念,就无法做到慈悲待人。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