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出家年龄 佛教内部和国家都有啥说法?
出家就是脱离世俗的身份,进入僧团的组织。僧团是一个以出离生活为基本特征并承担佛法传承使命的团体,僧团的特征决定了僧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是内在或是外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僧团必然会对欲出家的人员进行简择,也一定会有相应的规定,年龄是其中的条件之一。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3

读诵佛经的十二个步骤 都能做到你就开悟了
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啊!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2

这20种恶因会让你丑陋多疾!
欢喜生一种忿心,就是二十种烦恼中的“忿”。怒,发脾气,多数的女人容易发脾气,虽然也有不发脾气的,不过多数容易发脾气,或因为一根针,发了脾气;或因为一条线,也发了一顿脾气,她对于发脾气特别爱好。欢喜存着一种嫌疑和妒恨。疑,什么事情都怀疑、多疑,又有忿恨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2

弘一法师开示佛教里的10种善恶因果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 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2

你做再多功德也不如去做这一件事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斋供僧,或装佛像,或修庙宇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1

修行就像衣服“熏香”, 慢慢就会有味道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 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而时习之,这也是熏习的力量。 佛教主张多闻熏习,又谓熏修德业;品德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3-01

想培福,没钱做功德?大安法师“指”给你方法
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我们的耳、目、手、足都是作福的工具,修福德的工具。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智慧,即使没有钱,你有智慧也能修到福德。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自己有财富也不知道怎么去修福。 这里有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28

静候的智慧
大千世界,漫漫红尘,每天都在上演着进与退的人生剧目。当机会来临,我们无疑应奋勇争先,而当机会还没降临时,我们则要学会静候。静候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大智慧。 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区有一种长角鹿,每到冰雪即将消融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27

去参访寺院要记住这9个注意事项!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一,衣服要整洁,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 二,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 三,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27

随缘与攀缘
什么是随缘?什么又是攀缘?什么是随缘不攀缘?攀缘,是指忽略自己的发心和努力,一味寻求外在的因缘。随缘绝不是指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而是善于利用现实因缘更好地努力,着重点仍然是在自己身心上。 随缘是智慧,攀缘是烦恼。随缘的人处事就像镜子照万
来源:大菩文化 2017-02-27